20240417共讀

  t01r032創世記共同追求綱要(32)



創世記 二十二4至10及註

22:4 到了第三日,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。

22:5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,你們和驢在這裏等著,我與童子往那裏去敬拜,然後回到你們這裏來。

22:6 亞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兒子以撒身上,自己手裏拿著火與刀;於是二人同行。

22:7 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,父親哪。亞伯拉罕說,我兒,我在這裏。以撒說,請看,火與柴都有了,但燔祭的羊羔在那裏?

22:8 亞伯拉罕說,我兒,神必自己豫備作燔祭的羊羔。於是二人同行。

22:9 他們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,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,把柴擺好,就捆綁他的兒子以撒,放在壇的柴上。

22:10 亞伯拉罕伸手拿刀,要殺他的兒子。

創世記生命讀經

《4》 在復活裏歸回為要成就神永遠的目的

 以撒被獻上以後,在復活裏歸回,為要成就神永遠的目的。(創二二4,12?13,16,18。)以撒在復活裏歸回以後,成了另一個人。他不再是天然的以撒,乃是復活的以撒。這是非常激勵人的。我們把從神所得著的獻給祂以後,祂要在復活裏歸還我們。我們從神所得著的每項恩賜、屬靈祝福和成就,都必須經過死的試驗。最終,這些要在復活裏回到我們這裏。主耶穌說,『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;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 多子粒來。』(約十二24。)假定神賜給你一種天然的恩賜。那是一粒麥子。你若保留這天然的恩賜,從不獻給神,牠仍舊是一粒。你若把牠獻給神,牠經過了死,就要在復活裏歸還你,並且成了祝福。這不在於我們能作甚麼,或要為神作甚麼。這全在於我們長大,獻給神作燔祭,然後從死人中復活,成為復活的恩賜。這不是對神有用的問題,乃是在祂祝福之下的問題。神的祝福總是在復活裏來的。一粒繁增為一百粒,這就是神的祝福。你若將你的一粒獻給神,並且讓神把牠置之於死,牠就要在復活裏歸還給你。然後你要看見繁增和大的祝福。這是神的作法。

      (b) 亞伯拉罕因信順從

 在創世記二十二章,我們看見亞伯拉罕因信順從。我年輕時讀本章,無法領會亞伯拉罕是個人,也是個父親,怎能這樣勇敢。神要求他把所愛的兒子以撒獻給祂,他立刻獻上。本章沒有題起亞伯拉罕的妻子。這裏沒有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和他的妻子談到獻以撒的事,卻給我們看見,他迅速勇敢的回應神的命令,清早起來就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。

       《一》 相信叫人復活的神

 在舊約裏,我們看不到亞伯拉罕為甚麼這樣迅速勇敢的順從神。但在新約裏,我們看見亞伯拉罕相信叫人復活的神。(來十一17?19,雅二21?22。)他有信心,算定神能叫他所要殺死的以撒復活。他已經領受了穩定甚至堅立的應許 ,就是神要與以撒堅定祂的約。(創十七19。)若是亞伯拉罕將以撒獻在祭壇上,把他殺了,並且把他當作祭物燒給神,而神不叫他從死人中復活,那麼神的話就落空了。亞伯拉罕的信心乃是基於神堅定的應許 。亞伯拉罕也許 說,『倘若神要以撒,我就把他殺了。神會叫他復活,以應驗祂的應許 。』

 羅馬四章十七節論到亞伯拉罕,說他所信的神是那『叫死人復活,又稱無為有』的神。在這裏我們看見亞伯拉罕為兩件事相信神:叫死人復活,並且稱無為有。以撒的出生與神稱無為有有關,他的歸還與神賜生命給死人有關。因為亞伯拉罕有這樣的信心,所以他立刻順從神的命令。希伯來十一章十七至十九節說,亞伯拉罕因著信,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,『他算定神甚至能叫人從死人中復活;就表樣說,他也實在從死人中得回了他的兒子。』

       《二》 照著神的啟示而行

 亞伯拉罕因信順從神,照著神的啟示而行。(創二二3?4,9?10。)在本章裏,亞伯拉罕所作的每件事,完全是出於神。亞伯拉罕沒有照著他的觀念發起任何事,或作任何事。沒有一件事是憑著他的願望或領會作的。神告訴亞伯拉罕要作甚麼,怎樣作,並在那裏作。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行動,每一面都是照著神的啟示和指示。

        《1》 上摩利亞山,神所揀選的地方

 亞伯拉罕上摩利亞山,就是神所揀選的地方。在二節神吩咐亞伯拉罕往摩利亞地去,在神所要指示他的山上獻以撒。下節告訴我們,亞伯拉罕『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。』在亞伯拉罕起行之前,神必定已經告訴他,祂所揀選的是那一座山。四節告訴我們,『到了第三日,亞伯拉罕舉目遠遠的看見那地方。』亞伯拉罕沒有照著他的觀念或揀選作甚麼,他是照著神的啟示作一切。

 亞伯拉罕在創世記二十二章所作的,乃是聖經中一粒重要的種子。我已經指出,神吩咐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,要每年三次上摩利亞山去敬拜神,在那裏將他們的燔祭獻給祂。我們已經看見,摩利亞山成了錫安山,那是美地的中心。亞伯拉罕是頭一個帶著燔祭在錫安山上敬拜神的人。最終,我們都要在錫安山上敬拜神。一面,在今天的召會生活中,我們這些亞伯拉罕的真後裔,是在錫安山上;另一面,我們是在往那裏去的路上。亞伯拉罕在二十二章所作的,乃是種子。他的後裔以色列人,是這粒種子的發展,而我們今天是這粒種子進一步的發展。我們眾人,包括亞伯拉罕在內,都要在這粒種子的收成裏。也許 有一天,我們要在永遠的錫安山上和亞伯拉罕握手,對他說,『你曾經在古時的錫安山,我們曾經在新約的錫安山,如今我們一同在這永遠的錫安山。』

        《2》 走了三天

 四節指明亞伯拉罕走了三天,因為這裏告訴我們,到了第三日,他遠遠的看見所指定的地方。在神的眼中,以及照著亞伯拉罕的感覺,以撒已經被殺三天了。在第三天,亞伯拉罕不僅獻上了以撒,也得回了他。因此,第三天的確是復活的表號。聖經不說這是第二或第四天,是非常有意義的。你查考地圖會看見,別是巴和摩利亞之間的距離,約有五十五英哩。照著古時旅行的辦法,從別是巴到摩利亞需要兩天。在第三天,亞伯拉罕將以撒放在祭壇上,然後他所獻給神的在復活裏歸還給他。這真是奇妙。我們都必須看見這裏的種子。讚美主,今天我們是以撒,不是以實瑪利。我們不是南下埃及,乃是北上錫安山。

 我們要看見這點,必須有別是巴的生活,因為惟有這種生活能建造我們,使我們合格成為滿足神的燔祭,並且得著異象。摩利亞這名的意思是『耶和華的異象,』就是主的異象。這有雙重的意義-我們看見主,主也看見我們。在摩利亞山上,毫無疑問,亞伯拉罕看見了神,神也看見了他。照樣,在今天的錫安山上,我們也得著了異象。這裏沒有烏雲。我們不是在黑暗裏,我們乃是在異象裏。召會生活就是異象,在這異象中我們看見神,神也看見我們。

 聖經譯者對於十四節的繙譯很感為難,無法斷定是否該譯作,在耶和華的山上必得看見,或者譯作,在耶和華的山上必豫備。照著欽定英文譯本,十四節是說,『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,直到今日人還說,在耶和華的山上必得看見。』別的譯本是說,『在耶和華的山上必豫備。』有的譯本甚至說,『在耶和華的山上他必看見。』雖然本節很難繙譯,但照著我們的經歷卻很容易領會。神的豫備總是祂的異象。每當我們有分於並享受神的豫備,我們就得著異象。我們看見神,神也看見我們。因著我們在祂的豫備中,並得著異象,一切就都是明朗的,沒有一件事是不透明的,並且我們與祂沒有間隔。

 今天神的豫備在那裏?在摩利亞山上的召會生活裏。我們都能作見證,在召會生活裏有何等的豫備。當我們享受這豫備時,我們得著何等的異象!我們看見神。我們看見永世。在召會生活這裏,一切在神和我們的眼中都是透明、透亮的,沒有一件事不透明。我們在基督教裏沒有這種經歷。我們在那裏,乃是在各面都不透明的地牢中。但今天在摩利亞山上的召會生活裏,我們有完全的豫備和完全的異象。我們看見神,也為神所看見;神看見我們,也為我們所看見。在神的豫備中,一切都是透亮的。

        《3》 築壇並獻以撒

 亞伯拉罕來到一個原始地區,在山上築壇,並在那裏獻上他獨生的兒子以撒。(創二二9?10。)在那裏築壇不容易,殺他的獨生兒子獻上更是困難。但他這樣作了。他的確對主認真。我們也必須築壇,並將神所要求的獻上。當然這需要我們出代價。

 我們已經看見亞伯拉罕因信順從的記載。他完全為神用信心所灌注,這信使他順從。這注入的信心把他帶到摩利亞山,在那裏他享受神的豫備,並且從神得著完全透明的異象。當時在地上或全宇宙中,沒有一個人對神的事像亞伯拉罕那樣清楚。在摩利亞山那裏,亞伯拉罕經歷了神的豫備,並且領受了清楚的異象。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明朗的。我們不可將創世記二十二章僅僅當作故事來讀。我們必須從其中接受神聖的光,並看見今天在我們身上正重複亞伯拉罕的經歷。讚美主,我們有今天的別是巴和摩利亞。我們不是下埃及,乃是上摩利亞山,在那裏我們要享受神的豫備,並得著透明的異象。

北投大區生命讀經共同追求班

週一到週五

 下午 15:00~15:30

 晚上 22:00~22:30

使用Zoom 會議

 https://us06web.zoom.us/j/81938175551?pwd=ZG5WS0ROSDl2VmpEMkVGTG00cFc3dz09

 會議 ID:819 3817 5551

 密碼:112112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ls41r009馬可福音生命讀經9- 奴僕救主福音服事的行動

ls01c001創世記生命讀經-3

ls01c001創世記生命讀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