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0908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9- 用變化的材料,不用天然的東西建造
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9-
讀經:哥林多前書三章 10~17 節
信息: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 26~27 篇
壹、前言一、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三章提及神的耕地與神的建築,首先說到神的生命要在聖徒的裏面長大,需要從幼稚的光景中長大。
二、聖徒不只需要生命的長大,還需要成為神的建築,有分於神的建造,這建造需要按著從神來的異象,使用變化的材料而產生真實的建造。
三、本週信息主要論到使用金、銀、寶石或是木、草、禾稭作為建造的材料所產生不同的結果。
貳、獨一的根基
『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典,好像一個智慧的工頭,立好了根基,有別人在上面建造,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。因為除了那已經立好的根基,就是耶穌基督以外,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。』(林前三 10~11)
一、主耶穌是基督,是活神的兒子,祂是神為著召會的建造,所立的惟一根基(太十六 16~18)。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。
二、保羅寫這些話時,不是在道理上說的。他領悟哥林多人說他們是屬保羅、亞波羅或磯法的,實際上就是另立根基。
(一)這裏保羅似乎在說,「哥林多的信徒,你們不該說你們是屬任何人或任何事的。基督是那惟一的根基,已經立好了。這位基督是他們的,也是我們的,並且我們已經為神所召,進入了這一位的交通。這位基督是惟一的根基。」
(二)保羅說不要立別的根基,意思是不要立希臘的哲學或文化為根基。這也含示我們不該讓我們的意見、偏好、或揀選成為根基。
三、在已過的召會歷史中,基督徒因著許多不同的根基分裂了。他們立下了
數以千計的根基,還有更多正在立的。因此,我們該謹慎,不要說我們
是屬某事或某人的;這樣說就是另立根基,也是引起分裂。
參、用金、銀、寶石建造
『然而,若有人用金、銀、寶石,木、草、禾稭,在這根基上建造。』(林
前三12)
一、聖經中神的建造乃是使用寶貴的材料
(一)創世記第二章 10~12 節說到金子、珍珠和紅瑪瑙。
(二)出埃及記第二十八章 6~21 節,看到鑲在金槽上的紅瑪瑙安在以弗得的肩帶上,又有十二塊寶石鑲在大祭司所穿胸牌的金槽中。
(三)哥林多前書第三章 12 節保羅說,我們必須要用金、銀和寶石建造召會。
(四)啟示錄第二十一章說到新耶路撒冷,它的材料乃是金子、珍珠和各樣寶石(啟二一 11~14,18~21)。
二、變化的材料
(一)希臘文「變化」一辭在新約中至少用過兩次,一次在羅馬書第十二章2 節,『藉著心思的更新而變化』,另一次在哥林多後書第三章 18 節,『變化成為與祂同樣的形像』,意思相當於新陳代謝的改變。
(二)變化不是僅僅外在的改變,乃是包含裏面、生機、新陳代謝的改變,在這過程中有新的元素加到我們這人裏面,以頂替舊的元素。首先我們是植物,但至終我們成為礦物。
三、金、銀、寶石
(一)金
1、表徵父的神聖性情及其一切屬性;金的本質永不改變,純淨而永遠;它表徵永遠不改變的神。(林前三 12 註 2)
2、生命河的流通產生金子、珍珠和紅瑪瑙(創二 11~12)指明神聖的生命在我們裏面湧流,產生那出於神性的貴重材料。
3、金(神的性情)是人藉著神的呼召得以有分的(彼後一 3~4),作為神永遠建築的基礎。
(1) 為著神的建造我們需要領悟,我們的的美德和行為都是天然的,是與生俱來的,其中並不包含任何屬於神的元素。
(2) 宗教鼓勵信徒發展天然的美德,但為著神的建築,我們需要金;我們需要神聖的性情加到我們裏面。
(二)銀
1、表徵救贖的基督,及其身位與工作的一切美德和屬性(林前三 12 註2)。
2、出埃及記三十章摩西說到:凡被數點的,自二十歲以上的人,要交銀子半舍客勒;將這舉祭獻給耶和華。從以色列人收這遮罪銀,作為會幕事奉之用,可以在耶和華面前為以色列人作記念,為他們遮罪。
(1) 贖罪銀不僅使神的居所建造起來,贖罪銀更使神的居所行動。贖罪銀是作為帶卯的座、柱頂、柱子上的鉤子和杆子的材料。
(2) 贖罪銀也關聯到數點二十歲以上的男丁,他們要被徵召,編組成為軍隊,為著神在地上的行動爭戰。
3、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,就了結我們。基督所了結的,祂也救贖並帶回歸神。
(1) 我們若尋求主就會領悟,無論我們在天然的人裏如何,我們都是墮落的,我們的所是和我們的所有,在性情上都是墮落的,需要神的救贖。
(2) 藉著基督的釘十字架,流出寶血作為我們的贖價,使我們得蒙救贖及神的生命。
(3) 銀是神聖的抗生素,消殺一切的病菌。每當你供應銀給聖徒的時候,他們裏面消極的病菌就被消殺,聖徒就得著積極的滋養。
(4) 我們若對基督的救贖有充分的經歷,在我們與聖徒的接觸中,我們就會將救贖的實際分賜給他們,這樣銀就會加給他們,這就是用銀建造的意思。
(三)寶石
1、寶石表徵那靈變化的工作,及其一切屬性,當我們在屬靈的經歷中,有了神的性情和基督救贖的工作,結果就是聖靈的變化(林前三 12註 2)。
2、我們若將金、銀供應給聖徒,結果將是寶石,就是那靈變化的工作。聖靈乃是藉神聖的性情同著十字架,新陳代謝的變化我們,這樣我們就成為寶石。
(四)這些寶貴的材料,是我們對基督的各種經歷。這是我們在靈裏藉著聖靈,有分於並享受基督而產生的,只有這些纔適於神的建造。
1、召會既是神的耕地,有栽種、澆灌、生長,就應當生產植物;但建造召會的正確材料卻是金、銀、寶石,這些都是礦物。因此,這裏含示變化的意思。我們不僅需要在生命裏長大,也需要在生命裏變化。
2、召會是產生金、銀、寶石的耕地。金、銀、寶石乃是礦物,通常從地裏採掘出來。但在林前三章有產生金、銀、寶石的耕地。這含示植物在神的耕地上生長時,至終成為礦物。因此這裏有生命的長大和變化。
肆、用木、草、禾稭建造
一、木
(一)木指人天然的性情,與金(神的性情)相對。
(二)希利尼人非常崇尚哲學,他們甚至用哲學研究基督。在此木指他們的性情,他們天然的組成。
(三)同樣的原則,木表明我們照著天然組成的所是。特別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有倫理、儒家等天然的性情,這是中國人的「木」。
(四)我們不該用木建造召會。這就是說,我們不該用我們的性情,用我們天然的組成建造召會。
二、草
(一)草指墮落的人、屬肉體的人,與銀(基督的救贖)相對(賽四十 6,彼前一 24)。
(二)在此草表徵希利尼人天然的人。用草建造召會,就是用我們在天然人的所是建造召會。
(三)用草建造就是用我們的所是,用我們所喜歡的建造。每當我們照著我們在天然人裏的所是,或照著我們天然的偏好建造,我們就是用草建造。
三、禾稭
(一)禾稭表徵出自屬地的源頭,未被聖靈變化的工作與生活,與寶石(聖靈變化的工作)相對。
(二)禾稭全然沒有生命,用禾稭建造,比用木、草建造更糟。嫉妒、爭競、忌恨、閒談和批評,都是禾稭的各方面。
四、謹慎怎樣在根基上建造
(一)木、草、禾稭是指著出乎人自己的,這些沒有價值的材料,都是信徒天然人的產品,以及從他們背景中收集的東西。在神的經綸中,這些材料只適合於被焚燒(林前三 13)。
(二)我們在召會生活裏作每件事,都必須留意,不要供應我們所經歷之基督以外的任何事物。每當我們作見證或與別人交通的時候,我們必須謹慎,不要把基督以外的任何事物給別人。
(三)我們非常容易用天然的事物或文化的事物在根基上建造,我們都要學習用我們實際經歷的基督,在基督這根基上建造。
1、我們如果用中國文化的元素供應別人,我們就是很輕率,沒有謹慎怎樣建造。
2、我們有時只在道理上重複信息,卻缺乏在我們經歷中真正、實際、現時的基督。用真實經歷的基督來建造,就是謹慎我們的建造。
(四)凡從裏面深處生出來的,在裏面蘊蓄出來的就有神工作在裏面;凡憑著肉體就能作的,那一個是出乎人自己的,就沒有價值。
伍、試驗
『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,因為那日子要將牠指明出來;牠要在火中被揭露,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是那一種的。』(三 13)
一、時間:「那日子」指基督再來的日子,那時祂要審判所有的信徒(太二五 19~30,林後五 10,啟二二 12)。
二、地點:基督的審判臺前
『因為我們眾人,必要在基督的審判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,受到應得的報應。』(林後五 10)
(一)即基督回來時,審判信徒的地方;這審判並不是關於他們永遠的救恩,乃是關於他們時代的賞罰。
(二)基督審判臺前的審判,要審察信徒得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,為著在千年國裏的賞罰。這要發生在千年國以前,緊接著基督再來時(參:羅十四 10 註 1)。
三、憑藉:藉著火
(一)十三節的火,指主審判的火(瑪三 2,四 1,帖後一 6,來六 8),這火要使每一信徒的工程顯露出來,並要試煉並試驗他們的工程。
(二)田地是絕不會被焚燒的,但其上所長的卻會被焚燒。照樣,信徒絕不會被燒燬;但他們不按著神的經綸所生長的一切,都要被焚燒。信徒是神的耕地,他們所生長的一切木、草、禾稭,都要被焚燒(林前三9,12)。
一、木
(一)木指人天然的性情,與金(神的性情)相對。
(二)希利尼人非常崇尚哲學,他們甚至用哲學研究基督。在此木指他們的性情,他們天然的組成。
(三)同樣的原則,木表明我們照著天然組成的所是。特別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有倫理、儒家等天然的性情,這是中國人的「木」。
(四)我們不該用木建造召會。這就是說,我們不該用我們的性情,用我們天然的組成建造召會。
二、草
(一)草指墮落的人、屬肉體的人,與銀(基督的救贖)相對(賽四十 6,彼前一 24)。
(二)在此草表徵希利尼人天然的人。用草建造召會,就是用我們在天然人的所是建造召會。
(三)用草建造就是用我們的所是,用我們所喜歡的建造。每當我們照著我們在天然人裏的所是,或照著我們天然的偏好建造,我們就是用草建造。
三、禾稭
(一)禾稭表徵出自屬地的源頭,未被聖靈變化的工作與生活,與寶石(聖靈變化的工作)相對。
(二)禾稭全然沒有生命,用禾稭建造,比用木、草建造更糟。嫉妒、爭競、忌恨、閒談和批評,都是禾稭的各方面。
四、謹慎怎樣在根基上建造
(一)木、草、禾稭是指著出乎人自己的,這些沒有價值的材料,都是信徒天然人的產品,以及從他們背景中收集的東西。在神的經綸中,這些材料只適合於被焚燒(林前三 13)。
(二)我們在召會生活裏作每件事,都必須留意,不要供應我們所經歷之基督以外的任何事物。每當我們作見證或與別人交通的時候,我們必須謹慎,不要把基督以外的任何事物給別人。
(三)我們非常容易用天然的事物或文化的事物在根基上建造,我們都要學習用我們實際經歷的基督,在基督這根基上建造。
1、我們如果用中國文化的元素供應別人,我們就是很輕率,沒有謹慎怎樣建造。
2、我們有時只在道理上重複信息,卻缺乏在我們經歷中真正、實際、現時的基督。用真實經歷的基督來建造,就是謹慎我們的建造。
(四)凡從裏面深處生出來的,在裏面蘊蓄出來的就有神工作在裏面;凡憑著肉體就能作的,那一個是出乎人自己的,就沒有價值。
伍、試驗
『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,因為那日子要將牠指明出來;牠要在火中被揭露,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是那一種的。』(三 13)
一、時間:「那日子」指基督再來的日子,那時祂要審判所有的信徒(太二五 19~30,林後五 10,啟二二 12)。
二、地點:基督的審判臺前
『因為我們眾人,必要在基督的審判臺前顯露出來,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,或善或惡,受到應得的報應。』(林後五 10)
(一)即基督回來時,審判信徒的地方;這審判並不是關於他們永遠的救恩,乃是關於他們時代的賞罰。
(二)基督審判臺前的審判,要審察信徒得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,為著在千年國裏的賞罰。這要發生在千年國以前,緊接著基督再來時(參:羅十四 10 註 1)。
三、憑藉:藉著火
(一)十三節的火,指主審判的火(瑪三 2,四 1,帖後一 6,來六 8),這火要使每一信徒的工程顯露出來,並要試煉並試驗他們的工程。
(二)田地是絕不會被焚燒的,但其上所長的卻會被焚燒。照樣,信徒絕不會被燒燬;但他們不按著神的經綸所生長的一切,都要被焚燒。信徒是神的耕地,他們所生長的一切木、草、禾稭,都要被焚燒(林前三9,12)。
陸、試驗的結果
一、存得住、得賞賜
『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,他就要得賞賜。』(三 14)
(一)存得住的工程乃是金、銀、寶石的工程,就是基督忠信執事所產生的。這樣的工程必定得著那要來並審判之主的賞賜。
(二)賞賜是基於信徒得救後的工作,與永遠的救恩不同;永遠的救恩是基於相信主和主救贖的工作。
1、賞賜是在永遠救恩之外另加的。永遠的救恩是藉著信,與我們的行為無關(弗二 8~9),而賞賜是為著我們得救之後的行為(工作)。(林前三 8,14)
2、我們即使得救了,仍有可能因沒有主所稱許的行為(工作),而得不著賞賜,反受虧損(三 15)。
3、這賞賜要在主回來時,按我們的行為賜給我們(太十六 27,啟二二12,林前四 5)。這要決定於基督的審判臺(林後五 10),並在要來的國度裏給我們享受(太二五 21,23)。
4、使徒保羅竭力要得獎賞(林前九 24~27,腓三 13~14,提後四 7~8),甚至摩西也望斷以及於那賞賜(來十一 26 註 4)。信徒在此受囑咐不要失去這賞賜–就是在要來的國度裏享受基督,並與基督一同作王。
二、被燒燬、受虧損
『人的工程若被燒燬,他就要受虧損,自己卻要得救;只是這樣得救,要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。』(林前三 15)
(一)這節保羅發出警告的話:木、草、禾稭的工程,只適合於被焚燒。這是主回來時,要被祂審判的火燒燬的工程。
(二)保羅說,『他就要受虧損』,意指失去賞賜,不是指失去救恩。這裏的受虧損,不是指沉淪說的。
(三)我們在基督裏所接受的救恩,不是憑我們的行為(多三 5),在本質上是永遠的、不變的(來五 9,約十 28~29)。
1、信徒若在他基督徒的工作上,不蒙審判的主稱許而受到虧損、失去賞賜,但他仍然要得救。
2、神給所有信徒的救恩,乃是白白的恩賜,是直到永遠的;而主給那些在基督徒的工作上蒙祂稱許之信徒的賞賜,是為著國度時代的。這賞賜是對他們基督徒工作的一個激勵,不是給全部信徒的。
(四)在主回來時不蒙稱許的信徒,他們雖然仍要得救,卻像從火裏經過的一樣。從火裏經過必定是指懲治,這話今天對於我們基督徒的工作,該是一個嚴肅的警告。
柒、結語
一、我們不只需要生命的長大,也需要生命的變化,使我們變化成為金、銀、寶石,合乎神建造的需要。
二、我們要謹慎與弟兄姊妹的互動,使我們的建造乃是經得起火試驗的建造,使我們能得賞賜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