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s43c021約翰福音生命讀經 第二十一篇 宗教中瞎眼人的需要-生命的視力與生命的牧養(一)-2
約翰福音生命讀經
9:3 耶穌回答說,不是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乃是要在他身上顯明神的作為。
約9:5 我在世界的時候,是世界的光。
9:6 祂說了這話,就吐唾沫在地上,用唾沫和泥,抹在瞎子的眼睛上,
9:7 對他說,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。(西羅亞繙出來,就是奉差遣。)他去一洗,回來的時候,就看見了。
9:39 耶穌說,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,叫看不見的可以看見,看得見的反瞎了眼。
第二十一篇 宗教中瞎眼人的需要-生命的視力與生命的牧養(一)
我們先前已經題過,約翰福音中的九個事例分成兩組。前六個事例表明主作我們的生命,如何能應付積極的事;後三個事例表明主作我們的生命,如何能對付消極的事。前六個事例啟示主作生命,是為使人得著重生、滿足、醫治、點活、餧養並解渴。這六個神蹟合成一組,因為都是關於祂生命積極的方面;後三個事例所對付的,乃是罪、瞎眼和死亡等消極的事。罪導致瞎眼,結果歸於死亡。所以,這三者-罪、瞎眼和死亡-組合在一起,顯示主作我們的生命,如何對付消極的事。在前六個事例中,主將我們帶到積極的事;在後三個事例中,主救我們脫離消極的事,就是罪、瞎眼和死亡。
按照二十章三十至三十一節,作者指出耶穌行了許多神蹟;從那許多神蹟中,作者僅僅挑選了九件作表號。因此,這九個神蹟必定很有意義,牠們所陳述的順序也必大有講究。舉例說:第一個事例是關於重生,末一個事例是從死人中復活。因此,第一個事例講到重生,乃是生命的開始;末一個講到復活,是在生命結束之後。而且,在後一組事例中,罪被放在消極事物之首,因為罪是瞎眼和死亡的出處。瞎眼是來自罪,而死是罪的最終結局。在本篇信息中,我們要對付瞎眼的問題。
有些讀經的人,不清楚約翰十章是九章的延續。但你若仔細讀,會看出十章就是九章的延續。因此,這兩章形成了聖言的一個段落。約翰十章二十一節幫助我們領會十章是九章的延續,因為那裏題出一個問題:『鬼豈能開瞎子的眼睛?』不過,這兩章是論到不同的點。在這兩章裏,啟示了主所是的兩個主要方面:主叫瞎子看見,和主在宗教之外牧養祂的信徒。
壹 給瞎眼的人生命的視力
一 生來瞎眼
二 接受亮光
1 藉著生命的光
2 藉著與人性調和的生命之話的塗抹
只閱讀或研究聖經是不彀的。沒有神聖的生命與你的人性調和,你永遠看不見話的亮光。你可以讀,但你看不見。也許聖經上某一句話你讀了很多遍,但你就是看不見其中的光。有一天,你開始看見了。你的眼睛立刻被遮蔽,你會暫時變得更瞎。然而,你若順從活的話,說,『阿們,主耶穌,』你立刻就有感覺,你眼睛上的東西掉下來了,你得到了光。你老舊的人性脫落了,你就能一眼望到諸天之上。這就是得著光的路。
為使我們的眼睛得著視力,我們必須採取三個步驟。第一,泥必須接受唾沫,並與唾沫調和。換句話說,你的舊人,就是泥,必須接受主的話作唾沫,並且在主的話裏與主調和。第二,你在主的話裏接受主之後,會有膏油的塗抹。最後第三,在膏油塗抹之後就有要求,就是治死老舊的己。老舊的泥必須放在死水中。藉著這三個步驟,你的眼睛就會被開啟。你會得著視力,並且一直在光中。弟兄姊妹,甚至今天,你若要得著視力,並且在光中,你就必須先在主的話中接受祂。即使你已得了重生,你仍必須在主的話中接受祂,並且更多與祂調和。你仍舊是泥,你需要那表徵主自己的素質,從主口裏出來的唾沫。每一次你在主的話裏接受主,膏油的塗抹就隨之而來;然後那膏油塗抹就會命令你這個出於泥的人,將自己放入死水裏,並且站在受差遣的地位上。一個受差遣的人從不照自己的意願行事,乃是實行另一位的意願。你是受差遣的人,就必須以受差遣者的身分工作行事。受差遣者的所作所為,沒有一件是依照自己意思的,乃是事事遵從那差遣他的。
不要以為這個醫治瞎子的故事很簡單。當我年輕的時候,我覺得這事既簡單又滑稽。當日我若在場,或許不會讓主這樣作。我會說,『這是不健康、不衛生的。多麼可怕!多麼骯髒!泥和唾沫都是骯髒的。你不過是將骯髒的東西抹在他的眼睛上。不行,不行!我不會這樣作!』這故事似乎很滑稽,但藉著主靈的幫助,我們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美妙原則。我們會看見我們必須先在主的話裏接受主,並且在祂的話裏與祂調和。然後我們裏面會有生命之靈的塗抹,這會把我們都置於受差遣者的地位上。我們就會願意將自己擺在一邊,並將我們裏面的泥除去。我們會甘願被埋在死水中,好將自己置於死地。最後,我們的視力便會恢復,我們也就享受了亮光。我們必須每天憑這原則生活。這也是變死亡為生命。
三 為宗教所逼迫
得著視力是美好的事。然而,要準備好忍受瞎眼宗教的逼迫。得著視力的瞎子被趕出去,(約九34,)意即他從猶太會堂被革除,被摒棄。這乃是把他從羊圈中放出來,如主在十章三至四節所說的。他雖然被猶太教革除,卻被主耶穌接納了。
四 信入神的兒子
那瞎子信入了耶穌是神的兒子。(約九35?38。)他因著一種含糊的相信而得著視力。他相信了,但不清楚。他很單純天真。他相信了,卻不真知道耶穌是誰。他很天真的信入了。雖然他不十分清楚耶穌是誰,他卻相信耶穌是個特殊的人,並且為此和法利賽人爭論。至終,法利賽人將他趕出去了。後來主耶穌遇見他,就說,『你信入神的兒子麼?』(約九35。)那瞎子回答說, 『主阿,誰是神的兒子,叫我信入祂?』(約九36。)他相信了,但他不認識主耶穌。於是主對他說,『你已經看見祂,這和你說話的就是祂。』(約九37。)那瞎子就宣告說,『主阿,我信。』就拜耶穌。(約九38。)他相信這人耶穌是神的兒子。因此,那瞎子不但得著了視力,他自己也被主耶穌接納了。
這意思就是:主是牧人,進了羊圈,看到了一隻瞎眼的小羊,就開了他的眼睛,然後帶他從羊圈中出來。就一面說,這羊被趕出去了;就另一面說,是主將他帶出來。法利賽人將他趕出來,但主耶穌將他帶出來。主不是帶他從地獄中出來,乃是帶他從羊圈中出來。我們在下一篇信息中會看見更多,羊圈是猶太教,就是守律法的宗教。那個瞎子,就像五章廊下那些瞎眼和瘸腿的人一樣,是在守律法的廊子裏。然後主耶穌來了,祂不只是生命,而且是牧人,將他帶出了羊圈。
主是主宰一切的。我們很多人從前都在宗教的羊圈中,或許你正是其中一個瘸腿的人。我們都在那廊子下。我們為主耶穌的主宰權柄感謝祂。主來作生命,醫治我們的瞎眼;也來作牧人,帶領我們出羊圈。
五 為生命所審判
在約翰九章三十九至四十一節,耶穌說,『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,叫看不見的可以看見,看得見的反瞎了眼。同祂在那裏的法利賽人,有的聽見這話,就說,難道我們也瞎了眼麼?耶穌對他們說,你們若瞎了眼,就沒有罪了;但現在你們說,我們看得見,所以你們的罪還存在。』主告訴法利賽人,祂為審判而來。但祂對尼哥底母說,祂來不是要審判世人,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。(約三17。)祂在尼哥底母裏面看見一顆追求的心,所以祂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,乃是要叫世人得救。可是,在法利賽人身上,所見到的是驕傲,因此,祂來要審判他們。主來要審判你,還是拯救你,全憑你的態度而定。若是你的態度和尼哥底母一樣,祂就會來拯救你。你若有法利賽人的態度,祂就會來審判你。主究竟要成為審判者,或成為拯救主,要憑你的態度而定。
人若傲慢的認為自己有甚麼了不起,這就表明他不需要主;那時主就會嚴肅的表白祂自己。結果,主會讓這樣的人留在瞎眼的情形中。我們必須非常謹慎,不可驕傲的說我們能看見;我們若聲稱我們能看見,主就會任憑我們瞎眼。主說,祂要叫那些瞎眼的人看見,而使那些自稱能看見的人瞎眼。這是主嚴肅的表白。因此,我們必須謙卑,不可驕傲。驕傲的意思就是瞎眼和黑暗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