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s41r022馬可福音生命讀經22- 主的筵席
- 主的筵席
讀經:馬可福音十四章十二至二十六節、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二十三至二十六節、十章十六至十七節
信息: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四十三、四十四篇,事奉的基本功課第二至五課,初信造就第十七篇
壹、主在釘死前對門徒的顧惜與豫備
一、吩咐門徒豫備逾越節的筵席,門徒遵照祂的話去行。(可十四12~16)
二、逾越節的筵席開始時,主親自起身離席為門徒洗腳(約十三1~17)。之後祂告訴門徒:你們是潔淨的,但不都是潔淨的(約十三 11)。坐席時又引用詩篇說:同我喫飯的人,舉起腳跟踢我(約十三 18)。正喫的時候,主暴露出賣祂的猶大(可十四17~21,太二六 20~25),猶大隨即離開筵席(約十三 30);他雖被洗滌,卻無分主的筵席,不在主的交通裏。
三、與門徒喫完「末次」逾越節的筵席,祂設立「主的筵席」頂替之。
(一)主在喫過逾越節的筵席後(可十四 16~18),創設新的筵席(可十四 22~25),以頂替逾越節的筵席。在神經綸的歷史上,那是最後一次的逾越節筵席,舊的經綸被新的經綸取代了。
(二)逾越節的筵席是舊約的筵席,要選民記念耶和華的救恩(出十二 14,十三 3)。新約這新的筵席,要信徒藉著喫餅喝杯以記念主。
四、最後的信息(約十四~十六)和向父的禱告(約十七)。
五、晚餐後與門徒一同唱詩上橄欖山。(可十四 26)
六、警告門徒要小心跌倒。(可十四 27~31,約十三 37~38)
貳、基督是逾越節的真羊羔,更是整個逾越節。
一、逾越節是基督的一個表號(林前五 7)。基督是神的羔羊,使神能越過我們這些罪人,正如出埃及記十二章六至十一節豫表所描繪。
二、逾越節的羊羔必須在逾越節前四天,受察驗是否完全(出十二3~6)。照樣基督在逾越節前六天進入耶路撒冷,第三日起接受猶太長老、法利賽人、撒都該人、經學家、大祭司及羅馬總督的詭詐狡猾察驗,這些察驗恰好進行四天。人在祂身上找不出瑕疵,這證明祂是完全的,有資格作神所要求的羊羔來完成神的救贖,使神能越過所有的罪人。
三、基督這逾越節的羊羔,必須在逾越節當天被殺。祭司長與長老雖想用詭計抓拿殺害耶穌,但不願在這節期實施(可十四 1~2)。然而在神主宰之下,他們果然在這節期(可十五 6)殺了主耶穌。
四、猶太的曆法是根據聖經,一天是從晚上開始(創一 5)。逾越節從黃昏開始起算,直到次日的日落。主在這一日先與門徒同喫筵席,當夜在客西馬尼園被捉。深夜先受議會大祭司的審判,直到早晨再被交給彼拉多審判。上午九時在各各他,被釘在十字架上,一直留到下午三時斷氣(可十五 16~41),完成應驗逾越節的豫表。
五、除酵節為期七天(利二三 6),逾越節是除酵節的頭一天(可十四 12,利二三 5)。主應驗並頂替了這豫表,成為我們真正的逾越節(林前五 7)。基督徒從悔改之日到被提之日,整個期間都在守除酵節(林前五 8 註),棄絕舊酵,享受基督作我們的筵席,作生命的供應。
參、餅杯的意義
一、餅
(一)頭一面表徵「基督物質的身體」(可十四 22),在十字架上為我們裂開,將永遠的生命釋放出來。所以喫餅表徵接受生命,主是從天降下生命的糧(約六 35,33),叫我們喫祂而得生命。當我們享受主作生命的供應,就見證我們是憑主而活(約六 57),這是何等生機的救恩。
(二)另一面表徵「基督奧祕的身體」。基督這惟一的麥粒,落在地裏死了,結出我們許多子粒來(約十二 24),更使我們眾人作成那一張餅,就是基督奧祕的身體。哥林多前書十章十七節「只有一個餅,我們雖多,還是一個身體,因我們都分受這一個餅。」我們喫餅,見證我們是祂的複製、普及、繼續、開展,也表徵我們與祂身體上所有的聖徒有交通。
二、杯:基督流血,立定新約,我們享受福分。
(一)杯表徵主立約的「血」(可十四 24,太二六 27~28),為多人流出,叫我們的罪得赦免,成功祂法理的救贖。主的血解決罪性、罪行、撒但、世界、肉體,消滅宇宙間一切的消極因素(參來九 14 註 2)。這血更為我們在神前說出美言(來十二24),勝過撒但的控告(啟十二 10~11)。我們拒絕其他的血,惟願有分基督的寶血。
(二)杯表徵主血所立的新「約」(路二二 20,林前十一 25)。這約包括赦罪、生命、救恩,和一切屬天神聖的福分(來八10~12)。如今這約是遺命,因基督的死確定並生效;基督更在復活裏,親自將新約中一切應許的福分,執行並實施在我們身上(來九 16 註 1)。
(三)杯表徵三一神成了我們的永「分」
1、我們墮落的罪人,虧缺神的榮耀,原來該有的分是神的忿怒(啟十四 10)。感謝神,基督在十字架上,為我們喝下這苦杯(太二六 39,約十八 11)。
2、當基督成功救贖,包羅萬有的基督,成為神賜給我們眾聖徒的分(西一 12)。神和神的一切,成為我們的產業,我們杯中的分(詩十六 5,大本詩歌 441 首)。如今我們所領受的,乃是救恩的杯,滿溢的福杯(詩一一六 13,二三 5)。每當我們喝杯時,我們就接受從神來的祝福(弗一 3 及註)。
肆、主的晚餐和主的筵席的意義
一、擘餅稱作主的晚餐(Lord's supper 林前十一 20) 晚餐是在工作結束後安息的喫,所以不含任何意圖、工作或勞苦。根據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,主的晚餐強調「對主的記念」,目的是使祂得著享受。
(一)不是記念主的死,乃是「記念主」(林前十一 24~25)
1、對主真正的記念,乃是喫餅喝杯,就是接受救贖的主,作我們的分,作我們的生命和福分。我們記念主的所是、所有與所作。
2、因著常常記念主,我們就不容易忘記祂。常將主的救贖擺在面前,我們就被保守在愛中,不易被世界霸佔擄掠,也不致不肯赦免其他神的兒女。
3、在靈裏聚集,可自由的唱詩、禱告和交通,但所有的活動,都當以主為中心。會把眾人的心思或情緒引離主題的打岔,都應極力避免。
(二)陳列宣告主的死,直等到主來(林前十一 26)
1、餅杯分列,身血分開,向天使、世人、受造之物宣告主的死,特別是給諸天界裏執政的和掌權的鬼魔觀看。因基督的死是包羅萬有的,牠毀壞了仇敵,解決宇宙間一切消極的難處;牠更是繁殖、擴增的死,將永遠神聖的生命釋放分賜出來,產生出召會(約十九 34 註)。
2、陳列主的死,表達我們對主再來和國度的渴望。因主應許我們:「從今以後,我絕不喝這葡萄樹的產品,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裏,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」(太廿六 29),那是國度的實現。召會是主的死與祂的來之間的橋樑,我們陳列主的死,一面表達我們對主再來的渴望,一面宣告今天召會的存在是為著帶進神的國度(林前十一 26 註)。
二、擘餅是主的筵席(Lord's table,有時直譯為主的桌子。林前十21)
(一)在主的筵席裏,我們領受祂的身體和祂的血,作我們的享受。我們就當帶著感謝、珍賞來領受基督,像以色列人享受美地包羅萬有的豐富。最好最高的享受,就是「喫祂、喝祂」,使我們與主生機聯合為一。(林前十 16~22)
(二)交通是一同參與、共同有分(約壹一 3 註 3)。信徒一同有分於主的血和身體(林前十 16~17),指明我們是彼此互相作肢體,在基督奧祕的身體裏有甜美正確的交通。我們與主是一,也彼此是一。
(三)陳列一餅一杯,指明全宇宙中只有一個身體,我們不能分門別類,見證我們這些神的眾子,率先被歸一於一個元首之下(弗一 10)。我們對分裂的世代,作剛強有力「一」的見證(林前十二 12)。
伍、擘餅聚會內容概分為二段:讚美主和敬拜父
一、這是根據馬太福音二六章三十節,主和門徒吃完晚餐後,就和他們一同(向父)唱詩。另外依據路加福音十五章,神救恩可分為兩段:先是好牧人尋羊,後是浪子回家。我們是先接受主,後為父神接納。所以我們都有兩種身分:「蒙恩的罪人」和「神的眾子」。前一段是我們以蒙恩罪人的身份讚美主,後一段是主率領神的眾子一同來敬拜父。
二、讚美主的內容
(一)主的身位(神、人、救主、賜生命的靈等),神聖屬性(愛、光、聖、義),人性美德(溫柔、忍耐、良善、謙和等)。
(二)主的工作包括祂創造、救贖、聖別、變化、模成、榮化、等;這包括祂已完成的、現今正在進行的、以及未來將完成的(榮耀的盼望:身體得贖、成為後嗣、羔羊婚娶、新耶路撒冷等)。
(三)主在工作中的各種身分(豫像及表號):人物方面(君王、祭司、先知、新郎、良人、密友、牧人、教師、元帥、窯匠、女人後裔、保惠師、…),聖殿帳幕的內容,祭物(贖罪祭、贖愆祭、素祭、…),節期(安息日、逾越節、…),植物(麥種、鳳仙、葡萄樹、…),動物(羔羊、獅子、銅蛇、…),自然界正面事物(日頭、甘露、晨星、活水、嗎哪、烈火、風、氣、膏油、泉、磐石、基石、活石、山寨、避難所、門、盾牌、字母、天梯、復活、生命、道路、智慧、公義、聖潔、…)。
三、敬拜父的內容
(一)主在晚餐後,與門徒一同唱詩(太二六 30)。基督在祂復活後第一件事,是來到眾弟兄的聚會中間(約二十 22),祂更以長兄的身份向他們宣告父的名並歌頌父(來二 12)。宣告父的名,就是告訴祂的眾弟兄:父是生他們的源頭,並父為祂兒女的一切意向、目的和願望(即揀選、豫定、呼召、內住、聖別、更新、變化、模成、榮化)。
(二)藉著基督,我們兩下在一位靈裏,得以進到父面前(弗二18)。當我們在靈中呼叫:「阿爸,父!」時(羅八 5,加四 6及註 4),我們深處就油然生起甜美的感覺,並親密的享受父的同在。
(三)這樣的聚集聯於宇宙中偉大的源頭,好像許多兒女都回到家中,一同慶賀父親的生日。各人喜樂洋溢地述說,如何享受父親為他們豫備的一切,目的是要使祂得讚美顯大。(1987 年冬季訓練第一篇,大本詩歌 49 首)
陸、用合宜的態度,來參加擘餅聚會
一、敬畏與莊重:要認識在召會各種聚集裏,惟獨「擘餅聚會」是主親自設立的。我們被應邀參赴主的筵席,態度要鄭重,衣著應端莊,並重看主的餅和杯的意義(參太二二 11~12)。
二、有豫備並運用靈:真正的敬拜乃是用「靈」和「真」,獻上我們享受並經歷的基督為祭物(約四 24 及註 4)。在平日生活中應注意經歷基督,每到主日聚會時,就像以色列人過節,帶著牛、羊、鴿子、斑鳩、細麵、薄餅,各樣禮物來朝見神。主動獻上「讚美」為祭(來二 12,十三 15),以「靈」敬拜。
三、讚美與祝謝:主設立筵席時,滿了祝福、祝謝、詩歌。所以這個聚集裏,正常的音調,乃是祝福,乃是讚美,不是祈求。在餅杯面前,不是求主求父為我們作甚麼,而是學習用各樣「嘉言、美辭」頌讚主與父的身位和工作。
四、察驗與分辨:要徹底對付察驗自己,與神、與人有沒有問題(太五 23~24);並分辨身體,不能有分於結黨或分裂的立場(林前十一 27)。以免招損,帶來主的懲治―疾病或死亡(林前十一17~18)。要把握主給我們週週有清理的機會,好叫我們所獻的禮物,得蒙悅納(太五 24)。
五、享受麥基洗德的供應(參;希伯來書生命讀經第二八篇、創世紀生命讀經第四十三篇)
(一)創世記十四章十七至十九節描寫,當亞伯拉罕為他的姪兒羅得爭戰,殺敗基大老瑪和諸王回來時,至高神的祭司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來迎接他,為他祝福。
(二)基督是真正的公義王與平安王(來七 2),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,永遠作我們的大祭司(來七 17)。
(三)每當我們為著我們的弟兄出去爭戰回來時,就得以在公義平安根基上,來到主的桌子前享受基督供應的餅和酒。
(四)每當我們在心思、情感、意志裏否認己、殺敗諸王之後,麥基洗德就會臨到迎接我們,慶賀我們的得勝,這是何等的生命供應!
六、堅定持續的擘餅(徒二 42,46):消極的使我們週週有清理、有對付,積極的使我們在愛中持守同心合意,盼望等候主的再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