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0317馬可福音生命讀經12- 醫治耳聾舌結與眼瞎的病人

 醫治耳聾舌結與眼瞎的病人


讀經:馬可福音七章三十一節八章二十六節 
信息:馬可福音生命讀經第二十三篇 

壹、前言 
一、奴僕救主福音服事內容的第四項是醫治病人,開始是對付外面的,是一般、整體的醫治,馬可七章之後是對付內裏的,是專一、局部的醫治。 
二、前幾章裏,主醫治各種疾病,多未點明源由;在第七章裏,主藉著指出人內裏邪惡的光景,說明牠是一切疾病的源頭。 
三、迦南婦人求主趕逐她女兒身上的鬼,主不用祂的權柄,乃用祂自己這生命之餅來供應那婦人的需要。這事例表徵藉餧養帶來真正的醫治。 
四、本篇信息涵括五個事例:醫治耳聾舌結的人、食飽四千人、拒行神蹟給法利賽人、警告提防他們的酵、並醫治瞎眼的人。這些事例的目的乃是使我們能聽、能說、能餧養、能勝過神蹟試誘、且能看見。 

貳、醫治耳聾舌結的人(可七 31~37) 
一、奴僕救主醫治的過程 
(一)醫治的順序:先是對付病人的耳朵,而後塗抹他的舌頭。當耳朵開通能聽話,舌結就解了。 
(二)聾象徵人不能聽見神的聲音,或聽了卻不能領悟(可四 12)。啞象徵人不能讚美神,不能為神說話(賽三五 6,五六 10)。口啞是由於耳聾。 
(三)用指頭探入聾子的耳朵,表徵神的手來對付他聽話的器官,以開通人的耳朵,使蒙昧的人心裏領悟明白。(賽五十 4~5,伯三三 14~16,大本詩歌 290 首第 2 節) 
(四)用唾沫抹病人的舌頭,表徵神口裏出來的話(太四 4,約九 6註),有醫治的素質,可塗抹治療我們說話的器官。 
(五)主暗暗的領這病人離開群眾,到一邊去,給予個別特有的醫治。祂望天歎息,對他說:「以法大!」顯示主情深的醫治,出自祂高貴的人性。 
二、在聽主話的事上得醫治 
(一)人若心蒙脂油,就耳朵不靈(太十三 15,徒二八 26~27)。所聽的話,未與信心調和,就與他們無益(來四 2)。今日主恢復的召會,神話語是豐富的。聖徒個人能不能聽到神的話,在於聽話的器官肯不肯受對付。 
(二)聽話首先要倒空 
1、器皿盛滿就沒有再多容量。列王記下四章一至七節記載以利沙為寡婦行神蹟,當「器皿都滿了,…再沒有器皿了,油就止住了」。 
2、神「叫飢餓的得飽美物,叫富足的空著回去」(路一 53)。所以主說:「靈裏貧窮的有福了」(太五 2),我們若能不持守老東西,靈裏常倒空卸去舊有的,就能接受新東西。 
3、神敵擋狂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(彼前五 5)。水往低處流,人肯降卑就蒙白白恩典。 
(三)安靜專注傾聽(參考「主工人的性格」第一章) 
1、馬大伺候的事多,各方忙亂(路十 40)。馬利亞在主腳前坐著聽祂的話(路十 39),主稱許她已經選擇美好的分(路十42)。 
2、主寧願祂所救而愛祂的人,聽祂的話,好明白祂的心意;不願他們為祂作許多事,卻不明白祂的旨意。(參考:撒上十五22,傳五 1)。 
3、聽話的人必須像一張白紙,方可書寫上任何東西;報紙就無法。 
4、主觀的人,聽到的話會走樣(可八16~21)。必須放下成見。 
5、心思忙碌亂轉,川流不息,就無法接受。保羅特別提醒姊妹們,需要「安靜學習」。(提前二 11) 
三、在開口讚美主,和為主說話的事上得醫治。 
(一)神是說話的神,藉著說話創造天地,行作萬事。祂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,使人代表祂,彰顯祂。人有靈,能彀說話。神更要重生得救的人,為神說話。 
(二)以前我們沿襲基督教的傳統,就抹殺了信徒該有的說話功能。恢復林前十四章「在聚會中申言」,是今日召會新路實行的重要一項。申言,就是為主說話,說出主來,把基督供應給人(林前十四 1 註 4)。聖經清楚教導:「你們都能一個一個的申言」(林前十四31)。若果真如此實行,神的話定規大大增長,繁殖且剛強(徒六 7,十二 24,十九20)。 
(三)申言是對人「講說建造,勉勵,和安慰」的話,目的乃是建造召會。(林前十四 3~4)。所以申言的基本構成,在於「我們對
聖經的認識,與我們有豐富的生命經歷」(參考:「申言的實行」第三篇) 
(四)申言最大的攔阻,是我們天然的人、個性或習慣。例如:懼怕、顧忌、顧惜顏面、猶豫不決、音量不足、說話隨便、沒有運用靈、內容空洞等。需取用十字架,勝過這一切的攔阻。(參考:「申言的實行」第四篇) 
(五)要能為主說話的要訣 
1、先要學習聽話,讓基督的話豐豐富富住在我們裏面。(西三16) 
(1) 建立晨興,喫喝得餧養的生活。 
(2) 參加真理成全訓練,接受正規的教育。 
2、切慕開口讚美(補充本詩歌第 1 首)、並操練申言。 
(1) 應當常常向神獻上讚美的祭-承認主名之嘴唇的果子。(來十三 15) 
(2) 哥林多前書十四章一節:「你們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尤其要切慕申言」。肯練就有,越操練,越老練。 
(3) 虛心討教、研究。主立了好榜樣:「一面聽,一面問」。(路二 46) 
(4) 每次聚集,都先有充分的豫備,作一個「有」的人。(林前十四 26 註 1) 

參、食飽四千群眾、引來試誘 
一、食飽四千(可八 1~10) 
(一)比較兩段相似事例的異同: 

(二)兩段相似記載,在不同的境遇裏(查讀上下文),各有不同目的: 
1、給五千人吃飽,目的是看見雖被棄絕時,主能照顧我們。 
2、給四千人吃飽,目的是看見主所要的不僅是外邦狗個別的喫主,更是神的兒女集體的喫主;得救時是喫桌下碎渣,如今乃是坐席吃完整的,且有餘剩;起初主耶穌是惟一餧養人的人,今天所有門徒都成為餧養人的人。 
3、當我們得醫治、能聽、能講以後,就有資格餧養別人。新路的實行裏,人人都有機會被成全成為餧養人的人。餧養根據我們對主的話吸收認識有多少,以及對主的生命經歷有多少。 
二、法利賽人尋求神蹟,主警告門徒要提防酵。 
(一)拒絕行神蹟給法利賽人(可八 11~13) 
1、法利賽人尋求神蹟,主知道他們的假裝屬靈、假冒為善,想要試誘祂。於是靈裏深深的嘆息說:「這世代為什麼尋求神蹟?我實在告訴你們,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,再沒有神蹟給這世代了。」(可八 12,太十六 4) 
2、約拿是從以色列人轉向外邦人的申言者,曾被放在大魚腹中。他在那裏停留三日,出來後成為那世代叫人悔改的神蹟。(拿一 2,7,三 2~10) 
3、豫表基督是神所差的申言者,要從以色列人轉向外邦人,並要埋在地心裏三天,然後復活,成為這世代叫人得救的神蹟。(太十六 4 註) 
4、倪柝聲弟兄遺囑:「基督是神的兒子,為人贖罪而死,三日復活,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!」這是使徒傳給我們福音首要的事。(林前十五 3~4) 
(二)喫的過程要提防酵(可八 15) 
1、酵在聖經裏象徵邪惡的事(林前五 6,8),和邪惡的教訓(太十六 6,11~12)。法利賽人的酵是他們的假冒為善(路十二1),希律的酵是他政治上的敗壞和不公正。 
2、酵乃是在純正的真理之外,加入糖衣的教訓或實行,產生攙雜,使神的話變質。酵隱藏在麵包裏,看不見;人喫麵包,卻不知也在喫酵。 
3、主提醒門徒要提防酵,是因法利賽人尋求神蹟的意圖裏有酵。 
4、每個神蹟,都必須含有基督釘十字架,和基督復活生命的素質。缺少這素質的所謂神蹟,都不純淨,不該輕易相信牠。 

肆、醫治瞎眼(可八 22~26) 
一、奴僕救主醫治經過 
(一)有人帶一個瞎子來,求耶穌摸他。主卻拉著瞎子的手,領他到
村莊外,在一段私下且親密的接觸中,給予特別的醫治。祂不怕麻煩,親切又關心,一再顯出祂完美的人性。 
(二)起先祂吐唾沫在瞎子眼睛上,按手在他身上。(人求祂摸,奴僕救主卻親自為他按手,何等一位滿有人性慈愛的救主!)當瞎子視力略微恢復,看見人像樹行走。後來主又按手在他的眼睛上,瞎子視力就完全復原,樣樣都看的清楚了。 
二、主特別的醫治 
(一)唾沫 
1、主的唾沫,象徵祂口裏出來的。這是指主的話(見約九 6 註1),也指主的靈(約二十 22)。主的話就是靈,就是生命(約六 63)。主的話就是人的光(約一 4,詩一一九 105),主的話一解開,就發出亮光(一一九 130)。 
2、眼瞎連於黑暗(徒廿六 18)。主的話一進入人裏面,就將生命之光傳輸給人,開啟裏面的眼睛,於是復明了(林後四 6)。 
(二)按手(初信造就第七篇) 
1、按手表徵聯結。獻祭的人按手在祭牲頭上,表徵與所獻的祭牲,完全聯合成一個(利一 4)。 
2、祂藉按手臨及他,與他聯合調和為一,將醫治的元素注入他裏面。 
3、主說:「我是世界的光,跟從我的,就絕不在黑暗裏行,必要得著生命的光」(約八 12)。大衛說:「在你的光中,我們必得
見光」(詩三六 9)。 
三、視力恢復的過程 
(一)第一次按手,視力恢復一半,還看不清楚。對屬靈的事看不透,把人看做樹。第二次按手,就是他更給主地位,進一步的與主聯合,這時候眼睛就清楚了。 
(二)創世記第一章,第一天的光朦朦朧朧,第四天的光來自光體,清晰明亮。第一天的光消除一半的黑暗和死亡,為著生出生命;第四天的光帶來管理與分辨,為著生命的長大。(創世記生命讀經第五篇) 
(三)我們信主以後,越肯親近主,給主話的地位越多,所得的光照越多,屬靈的視力越進步,就越有分基督之血的洗淨(約壹一7 註 4)。義人的路,好像黎明的光,越照越明,直到正午(箴四 18),至終不再有黑夜(啟廿一 25)。 
(四)祂囑咐他回家,卻不要進這村子。一面可能奴僕救主不喜歡顯揚自己。另一面主囑咐他脫離犯罪的舊生活,開始另一個新人生;因伯賽大(意打魚之家)靠海邊,可能是他當初犯罪作惡,以致眼瞎的地方。得著醫治,就不能再走回頭的路。 

伍、結語 
一、「聽」的對:求主賜我甜美的簡單,靈中貧窮心卑微,尋求猶如向日葵。(大本詩歌 311 首) 
二、「說」的對:羨慕得著建造召會超越的恩賜-為主申言。 
三、「看」的對:不住的禱告,得以活在生命的光中。(大本詩歌476 首)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t01r036創世記共同追求綱要(36)

t01r038創世記共同追求綱要(38)

t01r041創世記共同追求綱要(41)